close

  故事是這樣的,很久很久以前(其實也只是上個世紀末的事情)發生在隸屬厄瓜多加拉巴哥群島,一個島名比國名還要知名的地方。對於生物知識或科學史有些瞭解的人就有耳聞,達爾文曾於此出發現各群島有各種不同亞種象龜,激發他進化論的靈感,進而研究不同島嶼上鳥雀的鳥喙輻射演化

  厄瓜多是個貧困的國家,而他們知道1980年代正在發展中的台灣、香港地區經濟正在起飛,經濟提昇促使食品要求增加,海參的市場宛如天之恩寵降臨。1988年厄瓜多人民逐漸到加拉巴哥群島上抓海參,肚子餓了吃吃珍貴的加拉巴哥象龜,順便開發破壞紅樹林發展觀光與海參加工,又帶來了外來種山羊。如此一來,海岸生態被破壞了,象龜相當珍稀了,海參快被抓完了。

  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19881992之間統計,轉移至加拉巴哥群島的捕捉的海參就有400萬隻!因此不只是想要保護土地與生物,對於海洋破壞也看不下去的政府於1992年宣佈;加拉巴哥即禁止撈捕海參的漁業活動。

    厄瓜多政府
     
「這法規很棒,抱負很遠大,背後道理很難懂,總之利大於弊嘛!」

    當地漁民
     
「今天要通過法案,不明不白,萬一明天沒飯吃沒工作怎麼辦?」

  這個法規大有問題,因為捕捉海參產業突然下令停止,肯定會遭受漁民們的反對。漁民們只要一個述求「我想要活下去」,在這對於未來出路不明而惶恐之下,當然不知道這法規想幹麼也要抗爭一番!

  後來厄瓜多政府同意以資源量的捕獲調查形式,允許1994/10/15起三個月內,開放採捕55萬隻。不過這數字早在兩個月內就突破1000萬隻,政府眼見狀況不妙,無預警宣佈停止暫時開採。民眾不滿情緒更加憤怒,1995年當地民眾攻佔了查爾斯.達爾文研究站Charles Darwin Research Station,反對環境保護者的聲音,威脅開放捕撈海參,否則要殺害研究所內的象龜(把象龜當人質了……)。後人稱之為「海參戰役」。

  最後政府出面協商,最後禁止從厄瓜多居民至群島捕撈,僅開放給當地居民,並且通過了長時間請民眾參與討論,並且使漁民與政府合作調查海參資源。漁民在進行調查的過程雖然與政府/研究機構抱持著不甚友善的態度,但也從其中理解到漁獲與資源利用平衡的珍貴性,轉而支持。最後人民與政府達成共識,經過種種協商才使政策落實,1996年規劃加拉巴哥群島為保護區。

 

參考資料

赤嶺淳 (2011),童琳、陳佳欣 (2011譯)。海參戰役:從在地思考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。群學出版社。

行政院農委會 (無日期)。無標題。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。2013/3/31查閱於http://agbio.coa.gov.tw/information_detail.aspx?dno=2644&ito=87

台北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 (無日期)。加拉巴哥的海參數量急劇下降。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。2013/4/1查閱於http://www.wow.org.tw/layout.php?type=page&id=34

漁業署涂雅惠 (2009摘譯)。全球海參漁業及其貿易簡介。國際漁業資訊 197期。2013/3/31查閱於http://www.ofdc.org.tw/internationalinfo/DetailPage.aspx?sn=24772&kind=0&...

林書帆 (2012)。我可以吃我的海豚嗎?──海參戰役與血色海灣。2012/4/5發表於FaceBook網誌平台。2013/3/31查閱於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林書帆/我可以吃我的海豚嗎?──海參戰役與血色海灣/1015071487099771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蜜蜂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