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日「插溫度計錯把刻度當高度量雪厚」新聞
TVBS記者錯把溫度計當作尺,誤以為溫度刻度等同於直尺公分刻度
用力的往雪裡一插,居然有20公分厚

 

緊接著東森新聞也不甘示弱
大骨粉含「胺基酸」、「麩胺酸鈉」 你敢吃嗎?
其中一段講到「不少寫著添加胺基酸、植物性蛋白或是麴氨酸鈉,這聽起來就像是化學物質的東西,其實就是用來欺騙你的味覺
認為化學的東西都是不好的、人工的
卻不認識「大部分的物質都是分子組成的」、「胺基酸就是組成蛋白質的主要成份」
「"麩"氨酸鈉是從生物發酵中提煉出來的物質,簡稱味精」

還對於這些名詞感到害怕,因為自己不認識,而認為是人工物質,進而害怕並且擴大解釋,造成更多不知情民眾恐慌

 

隨後,一篇2012/5/10中天新聞的舊聞被網路上挖出
記者非常驚訝「去光水可以溶解保麗龍」,作實驗發現「保麗龍遇到去光水就好像雪融化一般」,認為「塗在指甲上後果不堪設想
沒有認試那脂溶性的有機化合物,唯有這類化和物可以去除指甲油,否則指甲油不是水性一洗手就會退色

 

 

再回顧過去,也有中天新聞用紅外線溫度計量手,認為這是人的身體體溫的……

 


請問台灣的新聞媒體怎麼了?

此時我們身為台灣的公民,該捫心自問,自己是否成為浮濫新聞得推手

浮濫新聞越來越多
有些內容讀理工的或許可以看得出來錯誤
但是我們不擅長的政治、法律、經濟等議題
背後是否也存在許多詭異的說法,而我們相信不自知呢?


還有新聞媒體在意傳播道德嗎?
是以正確報導為準,還是以「收視率、點閱數高」作為標準呢?
而我們在批評新聞、嘲笑新聞得同時,是否也中了媒體的商業陷阱呢?

目前已知的結果是:越來越多網路新聞,媒體為了保護自家記者,開始「不具名報導」

專業度有了疑慮、
資訊來源不再透明
然後更沒有記者想要負擔專業報導的責任了

這些值得我們反思
或許一昧的嘲諷無助於新聞媒體的進步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蜜蜂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