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標題似乎我想幫慈濟講話,不過我只會幫他們講一點公道話,然後用公道話繼續批評。醜話在前,若有得罪,請勿給我業力引爆。至於癌症嘛,回收油吃夠多,不用謗慈濟就會得到了。

  這次慈濟批評風浪,佛教人士說:這是一群無神論者的反撲;釋昭慧更直言是有(基督教)教會背後洗腦網軍的陰謀論;而少數對宗教不反感的人則認為:這是一群對於宗教投與過高期望的失望憤怒。


[反省 無神論者 批評慈濟]

  佛教徒的看法或許合理,不過這不至於引起無神論者高度的反撲,因為無神論者少能以宗教思維去批判,因此會從更直接的基本道德、法治層面去檢討慈濟。而後者則是會講:佛教可以斂財嗎?佛教能夠搞企業買土地嗎?他們先入為主的以 "他們認為的佛教想像" 去約束檢討一個"佛教團體"。而這些批判怒罵的層次價值並不是很高,甚至也沒有必要。

  (至於釋昭慧的陰謀論,我懶得討論。林盃接觸佛教多於教會,謠言終結。真的是整天發誑語來著.......)

  為何呢?

  假想把宗教是為一種修身、提高心靈層次的團體活動,那麼人家修到一半,旁邊有人卻罵他修不好,這的確是個很掃興很沒去的行為。何況慈濟是走大乘佛法,走入世佛法,為了推廣佛法而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方法,比方搞財團法人、建立志工大樓,這些也不是不行。佛教就跟數學解題一樣,只要能解數學,就是好的解題策略;能夠脫離六道輪迴,就是可行的佛教法門。倘若批評慈濟 "(宗教上的)不道德" 是乎有些過度。但是講對方犯了戒(宗教戒律),則我將此視為適當的批判,因為這已經不是屬於道德層次,而是逼近於(宗教內的)法律層次,是不得不遵守的戒律。而此規範適用於宗教人士。

  若是我來批評,「僧壞鬼神村」(出於《四分律》)就足以成為批評慈濟內湖開發案的宗教內部強力約束力。

  至於宗教人士反過來要求非宗教信仰者,說啥「造口業得癌症」、「謗三寶者下地獄」則是更加可笑的事情。因為此價值觀、宇宙觀只適用於宗教內部自high圈,無法適用於普羅大眾。

  反之無神論者可以用宗教內部戒律來指責宗教團體犯戒,卻要注意要引言有據,不可憑"感覺、想像"的錯誤觀念來批評宗教團體。

 


 

[反思 社會大眾是否過度期待某團體而有反撲]

  那麼是否 慈濟批評風浪 該歸咎世人對於宗教投與過高期望的反撲?

  這是個很重要的思考批判,我們把視野拉到不只宗教,甚至醫療、教育來看看。這些領域都被投於一種"良心"的期望,社會大眾對於宗教、醫療、教育都有更加嚴格的道德檢驗。當然這些期望有些已經過份、不切實際,理想上與理論上、實務上差異很大。對於這些問題,我也應該找時間寫篇文來討論

 

  但 是慈濟功德會,不論是在批判風波前的內湖開發案多次都更委員會、社區居民協調會,起頭式皆為「慈濟做了多少好事...(千餘字略過)」。慈濟支持者更在這 段批評風暴中,一直強調「慈濟的動機是好的」、「我們不該這樣放大檢視,要給與他們機會」、「也許慈濟做得不好,但不能否定慈濟的努力」。

  怪了,慈濟功德會是入世佛教,是現代佛教,為了"利益眾生"而擴大勢力範圍,以增進動員能力。如此來看,宗教團體的經營、維持與成長,不可只依造道德動機,而在動機外還要有具體實踐與功效。明明這團體成長茁壯是因為"效益論"而有道德成就與號召,卻在受到世人責罵時改以"動機論"做為防禦。這價值觀的不一致,實在讓人匪夷所思。

  若跳脫宗教團體來看,現代社會不該以宗教做為最上層的維持結構,宗教力量已經式微、功成身退,我們要脫離宗教的思維。而脫離宗教的思維來看,就是宗教該對社會有益,若對社會產生傷害,必要被世人檢討、承受批評漫罵。

 

  又反過來討論一個重要問題,宗教、醫療、教育,這三者都是高度被社會期待的行業。這三者有時遭到過度批判,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宗教不只拯救台灣人、不能期望醫療資源是無償供應、認為人本教育可以適用於目前仍然大班制的國民教育。

 

  舉個例子,慈濟最早的爭議就是"一灘血案"。慈濟在早期號召建立醫院時,講了個發生在花蓮鳳林的所見所聞,一個原住民女性因為負不起保證金而無法輸血,最後在診所外死亡。而這則故事讓很多善心人發願協助建立慈濟醫院,然而有莊姓醫生的家屬指控慈濟影設他們,造成父親的名譽受損。

  然而仔細來看,民國50年代的物價水準遠低於今,且輸血觀念尚未普及社會大眾。當時診所要求的8000元輸血保證金可不是一筆小數目(搞不好還能買片土地),難道因為 “醫療是良心行業” 就不能收取應有的基本費用,甚至原料費得要自己補貼?因此慈濟過去一直講這段故事,使得原本就把良心過度投射於醫療行業的社會大眾更加感動,因此願意捐獻給慈濟。

  把慈濟過去的事情比照,過去慈濟因為社會大眾對於某些行業的期望過盛而得利,如今慈濟也飽受這種過度期望之苦。

  社會大眾的期望就是:佛教徒應該清心寡慾,不搞金錢糾紛、不賣弄土地。

  事實上若要能夠有能做更多的善事,這些財團法人的經營、土地建設,某種程度上是必要的。

 

  但是相反的,這三者行業都不能假以"良心"做為橫行一切、事事亂為的藉口。就如今慈濟風波來看,慈濟的多筆土地來源遊走法律邊緣、捐款不慎透明、土地不正義等。這些善款與建設來原自社會大眾,理當受到社會大眾評論。

  舉凡醫療者,醫師不能說:我為了讓病人早點解脫而拔管,應該要爭取病患本人或家屬同意。

  因此慈濟被批評,撇去一些民眾情緒性謾罵,我想是大部分非常具有正當性的。

  而 教育者,當然也不能善做為理由,擋掉世人的疑慮。例如某教育組織,假以 ”服務偏鄉” 而實際上只經過不到兩個月的訓練,倉促進入教育現場,恐怕誤人子弟。何況此團體以 “精英” 為號召,可能無法理解學生學習困難外,更有 “有錢人子弟團體”在吸取”企業資源” 的疑慮。在國外已經是 有錢弟子的社交團體,漸漸受到美國諸多教育評論家、原內部成員批評,而此模式已經來到台灣。對於外界反駁也是 "我們的理念很好"之類的慈濟起頭式。

  最後一段我沒有明講,相信教育替代役在澄清湖受訓都有聽過該團體的演講,請各位自行參悟呀X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蜜蜂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